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发布 > 专题专栏 > 百家发布追寻奋斗百年路 > 人物 正文

奋斗百年路 逐梦枢纽港丨一岗三十年 一笔书党史 老党员汪洪才走的三条路

2021-04-22 11:05:15 衢江发布

  编者按: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衢江区迅速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结合衢江本地红色资源,讲好衢江红色故事,让衢江青年党员干部们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以党史学习教育激发斗志、砥砺品格、凝聚力量,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今天,一起来看《奋斗百年路 逐梦枢纽港丨一岗三十年 一笔书党史 老党员汪洪才走的三条路》


微信图片_20210422105955.jpg


  最近,暂时不用帮忙编纂衢州市地方志的汪洪才比以前稍稍清闲了一些,每天茶余饭后他会去家附近的府山公园走走,这里小路弯弯,但无论怎么走,他都能踱着步子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偶尔,他也顺道前往府山脚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瞻仰瞻仰。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他时常莫名地把脚下的路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之路作对比:无论在哪起步,只要目标够明,初心不忘,便能找到心中向往的圣殿。


  今年70岁的汪洪才退休前在衢江区委党史办工作,是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些年,汪洪才用自己所走的“三条路”浇铸起一名党员的初心之路。


党史整理的红色之路:

上千册史料填补衢江党史空白


  1987年,汪洪才从部队转业到原衢县县委宣传部。一年后,调到刚刚成立的原衢县县委党史办公室。从此一入党史深似海,他像一枚钉子一样,铆在党史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上,从收集到汇编,用文字工作者身上的那股磨劲、韧性,系统性地把衢江党史梳理出来,一直到退休。


  “当时没有系统性的文字材料,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作为衢江第一代党史工作者,汪洪才面临“零”的开始,尤其是从1927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的党史资料很缺。


  最笨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汪洪才用了足足三年多时间,查阅档案资料、走访当事人、友邻单位等,一年中仅摘录卡片就要做好几百张。“有的手工摘抄,有的复印。”但当时的党史资料大多被隐含在各类资料的字里行间,较零碎,所以手工摘抄成为主要手段。


  整理党史不是写小说,必须做到句句有来历、事事有佐证。汪洪才妻子曾玉仙相告,很长一段时间里,走访、求证成为汪洪才的工作日常,常常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家里大小事情指望不上。


微信图片_20210422110103.jpg


1992年,汪洪才和同事走访当年的地下党员罗生喜(右)


  有一次,为收集、考证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的史实材料,汪洪才钻进当时交通条件较差的灰坪乡,走路、坐车、走路,遍访当事人以及老乡,一待就是好几天。任何一个党组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汪洪才又前往淳安、江西上饶等地摸清了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与当时的闽浙赣省委、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之间的关系,厘清了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的发展脉络。


  革命遗址是凝固的党史,也是在文字以外让各种人物立体起来、故事生动起来的好教材。汪洪才利用革命遗址普查的机会,在当年红军活动较活跃的衢南和衢北山区挖掘和认定了9处革命遗址,让它们得到及时的保护,为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史增加了一批可触可感的叙述载体。


  “为中国共产党修好红色家谱!”汪洪才实现了他的的铮铮诺言。到他退休时,他陆续向档案部门移交了上千册、千万字的党史资料。包括由其编写的《党史资料汇编(民主革命时期)》《中共衢县党史大事记(1919-1994)》《中共衢县党史资料(1919.5-1949.5)》等多部史料书籍被档案部门永久保存。这些史料系统性地完善了地方党史,填补了地方党史的空白。


记录生活的幸福之路:

一套家庭档案展示国家之变

  做个工作上的细心人,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汪洪才家里有一套家庭档案,因为这个档案,过去十多年间,他频频被媒体报道。2014年,档案还被制成展板参加省、市档案局举办的展览。那么,他的家庭档案到底有什么样的宝贝被这么“宝贝”?


  翻开这些档案,记者看到里面既有个人的档案资料,也有儿女成长历程的记录,还有很多家庭经济收支票据、旅游景区门票等。所有材料都被分门别类地按照档案归类的方法装订成一本本档案册。


  “刚开始,只是想着纪念一下,就顺手把自己的和孩子的资料归集起来。”后来,从整理党史的过程中,汪洪才发现“家庭档案的整理或许还有更大的意义”。


  汪洪才说,在整理党史的几十年间,他亲耳听过先烈身边的人讲述的那个年代的故事,亲眼看过战争年代留下的历史遗迹,亲手整理过先烈们遗留下来的物品,他或许比现在很多人更能感受先烈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他的生活变化也是千万中国家庭的变化,整理这样一份档案是对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的最好回馈,是对所有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印记,我想为时代留下点什么。”


  也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汪洪才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各种票据、个人参加活动的证件以及孩子成长记录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物品,为整理家庭档案作准备。2011年退休后,汪洪才把这些材料整理成14册家庭档案,目前还在补充。


微信图片_20210422110245.jpg

  在省档案馆参展的家庭档案


  随手翻开其中一册,从一张张经济收支票据可以看出他们家庭的工资收入年年增长,生活消费开支年年增加,从吃饱到吃好,从有得用到用得好,饭桌变化、穿戴变化,这些年生活水平的提升被浓缩进这一册档案中。


  汪洪才拿出一沓各个旅游景点的导览图册、门票等,这是他多年来游山玩水收集的。“退休后这些年玩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更感受到了祖国的变化。”汪洪才拿出两本同一景点不同年份的导览册比较,说哪怕同一个景点,隔个几年再去,硬件软件往往都有大变化,服务更周到了,设施配备更人性化了,物价消费更理性了。


  一些老物件也是汪洪才收集的内容。从生活工具到手机、手表等消费品的更替,家中的旧物件都被他当作宝贝收集保存起来。这些也被拍成照片归类进了家庭档案。


  去年9月,汪洪才收集的部分老物件和家庭档案被省档案馆借走参加“我们的美好生活”主题展览。所有这些也让汪洪才更加认识到他30年坚持收集的非凡意义:他以小家的变化展示大“家”的发展,用一个现代家庭的变迁回应革命先烈们当年为之奋斗的梦想。


革命精神的传承之路:

是学习者,也是传播者


  今年3月24日,汪洪才受邀参加了衢江区委办退休党支部开展的“红色基因永相传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汪洪才和大家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进行了党史主题学习,还主讲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共衢县党组织简述》。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作为一名老党史工作者,汪洪才没少组织或参加这样的活动。


  “我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党史教育的传播者。”和同时代的人一样,老家在衢江区上方镇的汪洪才小时候没少吃生活的苦,深知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早年跋山涉水寻访当事人和革命遗迹的时候,每次听着那些故事、触摸着那些遗迹,于他而言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有很多次,当他进入衢北或衢南山区与当年的地下党员面对面,听到动情处,总忍不住热泪盈眶。“当年条件这么苦,他们尚坚持开展革命活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做好,忠实地记录他们的历史就是弘扬革命精神。”


  为弘扬这种精神,每逢革命遗址保护项目竣工、纪念碑落成或遇重大节日,担任党史办主任的汪洪才便会组织有关单位和中小学生参加革命教育活动。他说,书本上的文字结合革命遗址,才更有说服力,到现场参观瞻仰革命遗址,远胜过一切口头说教。


微信图片_20210422110345.jpg

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纪念碑前,烈士遗属给小学生讲红色故事


  退休后,汪洪才凭着他对党史工作的熟悉和热爱,仍活跃在党史资料整理一线,应聘参加衢州市的志书编纂工作。特别是每每遇到地方上保护革命遗址需要用到史料,他基本是“来者不拒”。2012年,衢江区灰坪乡要在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的诞生地上坪田村筹建纪念馆,汪洪才接到帮忙请求后,二话没说,花了近半年时间,义务为他们提供了全套史料,包括每件物品、每张图片的说明,事无巨细。开馆那天,看着一拨拨年轻人进入纪念馆参观,汪洪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现在,也常常有年轻人向汪洪才求助某一段历史资料,汪洪才都是能口述的口述,能提供文字的提供文字,毫无保留。


  爱党爱国爱家,哪怕七十古来稀,汪洪才依然怀揣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为这个时代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责任编辑:丁桂花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